美国空军遭遇装备危机:近半数战机无法正常执行任务
近日,美国空军高层公开承认其战机部队正面临严峻挑战。9月23日,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Frank Kendall)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当前美军现役战机的战备完好率已跌至危险水平——仅有约半数飞机能够正常执行飞行任务。这位空军最高官员警告称,若不立即增加军费投入,提升战机在高威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美军整体战斗力将遭受重创。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肯德尔在马里兰州举行的年度空军与太空军研讨会上披露了这一令人担忧的数据。根据2024财年报告显示,美国空军机队的平均战备率仅为62%,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四成的战机因各种原因无法投入正常使用。这一情况与30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美军机群平均机龄仅17年,维护状况良好。然而近年来,由于装备更新滞后、维护保养不足以及频繁的作战部署等多重因素叠加,美军各型战机的使用寿命和战备状态持续恶化,已成为制约空军战斗力的主要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美军高层首次发出此类警告。早在今年3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查尔斯·布朗上将就曾指出,官方公布的战备数据存在美化成分,实际完好率可能低至54%。以著名的兰利空军基地为例,除部分F-22猛禽战机尚能维持作战状态外,停机坪上还停放着大量因零件短缺或无法维修而趴窝的战机。即便是现役的F-22,其服役年限也已超过20年,面临着严重的老化问题。 ▲ 停放在兰利空军基地的F-22机群 面对这一困境,肯德尔提出了双重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求军工企业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为战机提供更可靠的零部件支持;另一方面建议借鉴俄乌战争经验,重新评估无人机等新型作战力量的价值。他特别指出,乌克兰使用廉价无人机成功摧毁俄军高价战机的案例值得深思。 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方案短期内都难以见效。美国军工复合体长期存在的供应链问题积重难返,军火商为获取利润最大化,不仅难以提供优质装备,还通过游说手段推动政府参与海外冲突,借机消化库存并获取新订单。以乌克兰战场为例,价值仅数千美元的无人机之所以能对俄军机场构成威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特殊的战场环境——俄乌双方语言相通便于渗透,且俄军对后方基地的防御存在疏漏。 ▲ 遭乌军袭击的俄军机场 然而在西太平洋地区,广袤的海域和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小型无人机难有作为,这里注定是第五代、第六代战机的竞技场。但美国在新型战机研发方面已显露疲态:现役F-22的航电系统明显落后,F-35存在多项性能缺陷,而被寄予厚望的F-47仍停留在图纸阶段。相比之下,中国空军已列装歼-10C、歼-16等先进四代机,歼-20、歼-35两款五代机形成战斗力,更有至少三款六代机正在研制中。 ▲ 仍处于研发阶段的美国F-47战机概念图 需要指出的是,肯德尔的表态也带有争取预算的考量。虽然美国空军确实面临诸多挑战,但其整体实力仍位居世界前列。相较于快速崛起的中国空军,美军发展速度或许稍显迟缓,但相比其他国家,美国空中力量依然保持着显著优势。这场装备危机究竟会如何发展,将取决于美国政府和军工体系能否进行有效改革。 发布于:天津市汇盈配资-免费配资系统-10倍杠杆炒股-股指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