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经典脑筋急转弯,把大象关进冰箱需要几步?答: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塞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其实,解题思路超级简单,只要根据题面去抓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来作答就好了。可这道题难就难在,人们很容易从被驯化的现实主义思路出发,来解答这道天马行空的问题,一旦开始考虑其他杂七杂八的问题,比如现实里有没有能把大象装下的冰箱等等,那解题的思路就跑偏了,问题自然也就无解了。
好的,理清了把大象关进冰箱的经典问题,再等价替换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需要重塑强势的汉文化,需要几步?答案同样也是三步:第一步,把汉文化的桎梏打开;第二步,让汉文化正本清源;第三步,重塑强势的汉文化。其实,现在把大象换成汉文化之后,需要理清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做,以及目前,我们已经走到第几步了?
展开剩余73%一、为什么需要重塑汉文化?一是汉文化是中国的底色。中国是拥有多民族多种文化的国度,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值得尊重,但毋庸置疑,汉文化才是中华文明大拼盘的底色。可以换句话说,中国和汉文化是划等号的存在,先有了历久弥新的汉文化,然后在东亚才有了这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中国。中国在国际上有自己文明独树一帜的文化名片,是孔子,是春节,是浩如烟海的汉字典籍,不是世界范围内从之者众的圣诞节,也不是开斋节。毫无疑问,博大的汉文化构成了中国的文化底色,也构筑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二是汉文化最能与时代接轨甚至领先的文化。在过去五千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汉文化都是领先世界的文明。当然,时至今日,由于历史原因,汉文化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还未成为具有引领性的文化。可放眼国内,在中国诸多民族文化里,汉文化依旧是追赶世界前沿的主力军,其他诸多民族越是拥抱汉文化的,越能赶上时代的节奏,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推行强势的汉文化就是强势的推行现代化。
三汉文化处于历史弱势期的现实。经清朝近三百年的荼毒,至于今日,汉文化处于依旧未能恢复元气,仍然处于历史的弱势期,故而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社会现实:一是文化自卑乱象频仍,在国内族际交往时表现出少数民族优越论盛行,在国际交往时变现出盲目跪舔外国人,甚至连最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都能在中国享受到被追捧的待遇。二是汉文明基本盘遭异质文明蚕食,其他民族甚至其他国家的文化大行其道,一些受境外势力影响严重的宗教文化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开疆拓土,比如基督教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再比如,一些主要信奉伊斯兰的民族不再朝向更多融合汉文化,而是转向以阿为尊,这些,甚至在古代中国都是匪夷所思的。
二、重塑强势汉文化走到第几步了?先抛观点,第二步。汉文化走进历史的低谷期,站在2025年的视角上,追根溯源原因依旧要归于清政府不做人,在三百年有清一代,有意识、系统性的阉割汉文化,这种历史影响的深远程度,要大于清政府在物理意义上对汉民族造成的伤害,甚至比起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还要大。历史一次次证明了,汉文化是耐力型历史选手,不怕国土一时沦丧,也不怕一时外敌围城,只要汉文化还在强势延续,中国人熬也能熬死对手,历史上的失地复得的故事一次次上演,历史上东亚同汉民族出现对抗性的非汉民族,只有两个选择——非走即融。
当然,对抗性非汉民族一次次非走即融的结果也证明了,汉文化确确实实就是这块土地的选择,化用网络流行语,便是“中国文化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当然,在清政府被推倒一百多年之后,桎梏汉文化的大山已经被搬开。但是,属于汉文化的璀璨时代还依旧暂未到来,这里面,有历史原因,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历史废墟里走出来,吃饱肚子、强身健体追赶世界的时代步伐都是优先级靠前的事项。但是,就像人不能只长身体不长脑子,文化的课程不能落下。否则,落后同样也是要挨打的。
发布于:北京市汇盈配资-免费配资系统-10倍杠杆炒股-股指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